
灯前看月 舟中看霞
闲暇时分,我抽出一本《明清清言小品》,细细品味其中的佳句,释解心情。清言这种简洁明净的文体,溯源可追寻到《老子》、《论语》、《世说新语》。而真正以一种独立的文体风行于市,还是在明清。那个时代,曾出现过
闲暇时分,我抽出一本《明清清言小品》,细细品味其中的佳句,释解心情。清言这种简洁明净的文体,溯源可追寻到《老子》、《论语》、《世说新语》。而真正以一种独立的文体风行于市,还是在明清。那个时代,曾出现过不少清言名篇,像屠隆的《娑罗馆清言》,陈继儒的《岩栖幽事》等等。
闲暇空余,喜读清言。句虽短,但有味;文虽小,但题广,十分可读。当然,也有例外,对个别文篇夹杂的迂腐气和道德经,不甚欣赏。如清人申涵光,本以为他绝意仕进,应是一个有趣的人物,可等读完他的《荆园小语》,却像是上一堂政治课。
“游大人之门,谄固可耻,傲也非分,总不如萧然自远。”言虽有理,为人指路,可缺少了灵气与逸情。犹如对面站着的是一位满面正经的经学家,正严肃地在说教。食之尚可,嚼之无味。
实不如去读比他小三十多岁的张潮。张潮写的《幽梦影》,满篇文字,文辞优美、雅趣盎然。于是就想,今日正满眼白雪,何不从中去寻得几分雪意?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
春夏秋冬,声声入耳。寒冬夜深,静听雪落树枝,冬之声悄然伴睡入梦。只用这轻巧一句“冬听雪声”,便得冬韵。
——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月,舟中看霞……
把雪和山、月、霞等景象相提并论,自有雪的一番情趣。看雪有很多方式,临江看雪,依窗看雪也未尝不可,可斟酌推敲,还是没有城头看雪来得旷远。
——赏花宜对佳人,醉月宜对韵人,映雪宜对高人。
花间有佳人,月下有琴声,美哉悠哉。特意在大雪缤纷的日子,去登门拜访高人,心迹冰雪可鉴。东晋王微之曾雪夜泛舟访友,至门而返。人问其故,他云:“乘兴而去,乘兴而归。”或许,正是雪夜才有了邃远,才有了飘逸。
二百年后,另一位雅趣之人朱锡绶,深得张潮清言的衣钵,日积月累,把平时所得编成一册《幽梦续影》。其中,也有几段写雪的佳句。
——雨窗作画,笔端便染烟云;雪夜哦诗,纸上如洒冰霰。
昔有雪夜闭门读书一说。能对雪吟诗,读的书定是一本能激人诗情的书。由此写出来的诗,自然玉珠落盘。若逢上雨雪交加,就可以先画后诗了。
——雪之妙在能积,云之妙在不留,月之妙在有圆有缺。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难全。笔锋一转,月之圆缺也成了一件妙事,胸襟宽广。云飞让人惜时,堆雪可得童年之趣。照此说来,水之妙又在何处?
——为雪朱阑,为花粉墙,为鸟疏枝,为鱼广池,为素心开三径。
如真有人在花开之时,精心地去粉刷围墙,以衬托花之妖娆,那么他一定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人。但在雪前,欲朱颜栏杆的人,却肯定是一个非常怀旧而伤感的人。
——书帘波漾,平台月横,是有箫意;清溪絮扑,丛竹雪洒,是有筝意……
月下微风吹拂,心情漫漫,遐想无边。临溪近竹,雪花纷纷,寒意袭来。此时此刻,如有筝音从雪竹中幽幽传出,那飕飕萧疏,就会变成一腔慷慨。
写清言的人,大多是一些心存隐世之感的落寞文人。吟赏风花雪月,也是人之常情。但身逢乱世,更需要文人的豪迈。诗人辛弃疾,年衰尝高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且不说那雪夜挑灯舞剑的英姿,仅是那一束挂在剑柄上飞舞的烈火一般的璎珞,便是一幅雪中绝景。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得友如你,三生有幸
下一篇:【擂台赛第3期】过去的记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