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行纪事(五十一)
2、金与龙之都班迪高 5月7日是星期天,我们驾车到距离墨尔本市150公里的班迪高市游览。这里是维多利亚州著名的金矿区之一,中国人称大金山。现在这里还有三个金矿井,两个生产矿井,一个废弃矿井,经过整理供
2、金与龙之都班迪高5月7日是星期天,我们驾车到距离墨尔本市150公里的班迪高市游览。这里是维多利亚州著名的金矿区之一,中国人称大金山。现在这里还有三个金矿井,两个生产矿井,一个废弃矿井,经过整理供游人参观。
班迪高是中国人涌入澳大利亚淘金的著名集结地之一,这里保存有澳洲乡村中华人最早修建的寺庙——致公堂。
致公堂规模不大,座落在大金山矿区铁树皮华工营区(营区旧迹已荡然无存)内,由南北竖排的三座房屋,中间为两进结构的主庙堂,前殿敬孔子,中间隔一个小小天井,后殿敬关帝。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偏殿,左边为义祠,奉祀在大金山死亡的中国劳工亡灵。右边为公共伙房,是看庙人住的地方,屋内有一个可供十几个人吃饭的锅灶及铜铁灶具,现在为管理人员接待参观者的出入口。庙堂墙体全为手工烧制的红色泥砖,屋顶经过重修,为银白色铁皮瓦。庙门正上方横书“致公堂”三个苍劲有力的正楷汉字,右侧和左侧房屋的墙壁上方分别横写有“义祠”、“孝弟”字样。20世纪初,在班迪高市最少有四座这样的关帝庙,其他三座都毁于火灾,这是惟一幸存的一座。
19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发现金矿,约于1853年前后大批华工涌到澳大利亚淘金,分别在维多利亚州的墨尔本和新南威尔士州的悉尼登陆。他们大都为广东人。华工最多时有33600多人,其中大金山的华工有3750多人。华人抵澳后,互相团结,自给自足,凭着身份证件,被分配到同乡所聚之处,每个组的管工以合约方式分配给他们可掘的区域,并以乡音分配扎营的地方。当时大金山有七个华工营地,管工可以控制每营矿工的工作。华人不喝酒,非常勤恳节俭,不理别人的闲事,在营区内经常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遇有不和的事由自己的规例解决,刑事案则送官究治。
欧裔白人不让华人分占金矿的利益,千方百计对华人进行限制。淘金初期,表层矿沙含金丰富,他们不准华人新开矿口,只允许在他们淘过金的地方淘金。华工采用淘洗法,不停地工作,也颇有成效。很多有成就的华人能腰缠万贯,衣锦还乡,或按时汇款回家。据澳方统计,仅1857年,就有205464安士的黄金运返广州。华人在金矿有了收获,引起白人的极端仇视,多次采用暴力,驱逐华工。华人的相貌,文化传统和信仰与白人不同,被白人歧视。华人中很少有妇女,华工的道德也被白人怀疑,甚至连华工的衣食习惯和工作习惯,都会受到白人的讽刺、戏弄,以至无端的侮辱和殴打。
1865年后,淘金量下降,华人收入渐减,很多华人离开矿场,往别处谋生。有的留在矿场做小生意,有的回乡娶妻,也有极少数华人与欧裔女人结婚。当年约有23000多名华工离开澳大利亚回国,留在大金山的华工不足2000人。1870年之后,华人聚居的铁树皮营地,已无利可图,不能自给自足,在矿场做小生意的,只好向外发展或受雇于白人。由于白澳种族主义政策对华人的歧视和限制,华人不能与白人平等竞争工作机会。1880年,澳洲政府出台排华法例,华人商品也不能与欧裔商家竞争。华人的行业只限于饮食业,蔬菜业及洗衣业,其中种植蔬菜成为华人的主要职业。华人种的蔬菜供应大金山,墨尔本和其他地区,对澳大利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成立,限制移民入境,华人数量日益减少。
致公堂是大金山华人精神的象征,始建于1856年,开始可能只是一个祭坛。1860年建成主庙堂,两侧偏殿约为19世纪七八十年代增建。1893年归致公堂使用。据墨尔本四邑关帝庙相关史料记载,广东新会人黄德滋曾领导天地会的洪兵在新会响应太平军,人称平南王。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后,因怕清廷迫害,率部属下海南逃到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市,又辗转南下到华人聚居的大金山,创立了大金山致公堂,以洪门门规约束华人不规行为。在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歧视政策统治下,这座寺庙一直是华人社团和支持者的总部,也是华人聚会的主要场所,成为华人文化和宗教信仰的精神支柱。1937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把致公堂列为“不得继续居住”建筑,禁止华人使用。1942年,联邦政府收购了寺庙所在地区的土地,成为军火工厂和飞机场的一部分,寺庙建筑不断遭到破坏,变得破烂不堪。1949年一度被用作内务部的仓库,当时中国人留在澳大利亚的最少,还不足20000人。1965年,维多利亚国家历史文化保护协会取得了该寺庙的使用权。1972年4月2日,恢复寺庙原样,对房屋进行了修缮。11月向游客开放。现存的室内陈设包括神像、案台、祭器等都根据原来的样子,在香港订做后运过来。当地华人也捐献了一些精心保存的字画、锦旗等物。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倡导建设多元文化的和谐社会,尊重华人的历史文化和信仰,将致公堂定为旅游参观景点,由一名白人老太太专职看管,接待来访者。她很有礼貌,也很热情,用英语向我们介绍了致公堂的有关历史,拿出英语介绍资料赠送给我们,临别时,还同我在致公堂前合影留念。
离开致公堂,我们来到班迪高市的金龙博物馆,白人称中国博物馆。展览大厅宽敞明亮,展品陈列整齐有序,以中英文对照说明。班迪高被称为金与龙之都,展厅内保存有当年淘金区的华人历史文物。有华侨社团一直保存的一条长龙,龙长100米,头高2米。是1969年华人成立的龙一百筹委会,筹款在香港制造,由澳航运到班迪高,又从墨尔本市请来101岁的老人,以鸡血点睛,再用红纸轻擦龙眼而成。每年复活节在115人舞动下,巡游全市。金龙在二楼盘绕一周,龙头放在展厅正面的平台上,在灯光闪耀下,展现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龙文化精神。
一楼展厅周围有华工当年用过的菜刀、铁锅和菜谱,已生锈的淋水桶,种田用的木犁,开洗衣铺的木制招牌和盛洗衣粉的铜勺,中医用的铜磨,开杂货铺用过的磅秤,毛笔书写的账簿,木工手制的小家具,消遣玩乐用的天九牌,历代家庭照片,用毛笔写在白布上的洪门门规等。也有仿真人大小的蜡像,如戴着尖顶竹帽,留着长辫子的淘金华工。手拿铁锄站在农田边上的华人农妇,旁边玩耍的小孩等。
主展厅旁边的展厅内摆放有中国神像,乐器,豪华的楠木雕花床等展品。
与金龙博物馆毗邻的中国花园是一个中式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