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块有理想的硬盘之死
说起来这事儿已经过去好长时间了,但一想起它我的心里还是很不得劲。春节前的一天,我的一次错误操作使那台已经伴我三年有余的电脑陷入了瘫痪,请了几位“老中医”级的电脑高手进行诊断,末了大家都只能无奈地向我摇
说起来这事儿已经过去好长时间了,但一想起它我的心里还是很不得劲。春节前的一天,我的一次错误操作使那台已经伴我三年有余的电脑陷入了瘫痪,请了几位“老中医”级的电脑高手进行诊断,末了大家都只能无奈地向我摇头。
是的,由于短路,我的电脑硬盘被击穿并烧毁了。由于所有部件,包括CPU在内都已过时,即使用于“器官移植”也已意义不大,只有硬盘中存储的那些资料仍然弥足珍贵,因此,如果说脑死亡可以宣布一个人的死亡,那么,这块硬盘的死亡完全可以意味我的那台电脑已经死亡了。
这是一块有理想的硬盘。因为在与它的朝夕相伴中,我对这块硬盘的使用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我的文档”一栏的规划尤其细致,我将它分为工作文档、作品、其他三大块,作品一块又分为“写作意向”、“写作中”、“基本定稿”、“已定稿”、“已发表”等几个部分,并且我还在里面规划了几个集子,将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归类到集子中,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把某个集子变成一本属于自己的书,摆在我那装满了别人的书的书架中。
在“写作意向”一栏中装满了我的瞬间灵感。有时是在上班的路上,有时是在酒酣之时,我会突然有一种写作的冲动,于是我把这个冲动记在小本子上,回到家再转移到电脑的“写作意向”一栏中,天长日久,这个栏目中储存了我的几百个稍纵即逝的想法,有的写出来或许能够成为很好的作品……
然而,随着硬盘的死亡,很多物化在硬盘上的我的计划、理想都随之永久地消亡了。
所以这块有理想的硬盘之死一度令我痛心疾首,因为里面的许多东西不是用钱可以再买回来的。
所以有时我在思念这块硬盘时也会想到有理想的人的死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当然,按我的推算,理想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理想越大。小学生在班会上可以慷慨陈词,说自己长大要做爱迪生一样的发明家什么的,成年人就会收敛许多,一个老年人如果他不是爱迪生的话他就不会再说自己要成为爱迪生了。
然而,不管什么人,当他死亡的时候,他的理想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就像我的那块硬盘,一旦击穿,储存在上面的东西包括理想也就不复存在了。
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挽救一个人或物品的消亡呢?我思考这个问题时得出的结论是要给这个人或物品以尽量多的“备份”。比如那块硬盘,如果我能预料到有一天它会死亡,我就应当把其中的主要内容刻录到光盘上,刻上十张或一百张,保存在不同的房间,不同的城市。这样至少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它的彻底消亡。
一个人也是一样,今天我们还可以知道的历史人物某种意义上说都可以认为是虽死犹生的。比如孔子,再伟大的考古学家恐怕也找不到哪块骨头属于孔子了,可是孔子在中国就是人人皆知,连三岁小孩都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因为他有不灭的思想,他的思想由于伟大,于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便不断被人以各种形式进行备份,从而使他有了永恒的生命,可以永远也不死亡。
所以我想,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不断去创造,去寻找真理,并把自己找到的东西奉献给全人类,这样,即使他死了,他也一样会与日月同辉。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那抹孤芳之魂
下一篇:足球,不只是擦肩而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