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年华里的坚守

苦乐年华里的坚守

恃赖散文2025-07-17 04:57:50
时下,“寿宁精神”大讨论轰轰烈烈,众说纷纭。窃以为,“寿宁精神”不仅仅体现在众所周知的道义上,更在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老百姓中凝聚并传承着。也许正是那些“平头百姓”正在真实演绎着精神的涵义,这里头有我慈
时下,“寿宁精神”大讨论轰轰烈烈,众说纷纭。窃以为,“寿宁精神”不仅仅体现在众所周知的道义上,更在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老百姓中凝聚并传承着。也许正是那些“平头百姓”正在真实演绎着精神的涵义,这里头有我慈祥的母亲——



十多年了,母亲的体态轮廓已渐模糊了,可一些言行举止、生活细节却仍历历在目。
那是一个华灯初上的晚上,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母亲突然望着我说:“你永远不能忘记上厝奶奶,她曾经救过我们俩。”接着动容地讲起那段尘封的往事。原来那时家穷,快要临产的母亲上山砍柴,在回家的路上滑倒,被柴火挫断了一根肋骨,是上厝奶奶发现并从鬼门关夺回我们母子的生命。我后来在整理母亲尸骨时,找到了那根断为两截的肋骨。父亲告诉我,家里太穷,没钱给她医治,久了就搁置起来了。
母亲的一生可谓是勤劳的一生。一出生就被人抱养,没机会上学,19岁嫁给身单力薄、一穷二白父亲,上山植树砍柴,下地拔草种菜,进田插秧割稻,回家洗衣做饭,在记忆中见到的都是她里外忙碌的身影,没见她好好坐下休息过,直至一辆“三无”柴三机偏离车道、驶进胡同,带走她那年仅51岁生命的刹那,还在洗衣服。
母亲的一生又是磨难的一生、不安现状的一生。父母结婚的时候还处于农村合作社时期,父亲体弱,常被人奚落,曾有人伸出脚对父亲说:“你往这里锄一锄头,看会不会流血。”因此,父亲所得的工分不多,年底分到的粮食也比较少,母亲靠长年上山拔野菜、囤积地瓜及藤叶维系一家8口人的生活。1976年冬的一个深夜,一场灾难从天而将,大火吞噬了家里一切财产和爷爷以及我两个兄弟的生命。父母悲痛欲绝,靠着亲朋好友、邻里乡亲接济勉强度日。不甘心寄人篱下的母亲于第二年就开始着手在废墟中重建房子,每日与父亲趁放工后上山砍伐、搬取木材,到深更半夜才点着火把回到家中,经常摔跤,伤痕累累。至今还健在的木工师傅回忆说:“那时你家可以说是揭不开锅,每天都吃地瓜米粥,配的基本没有,所有的木料都是你父母自己背回来的。”比我大4岁的姐说:“妈单独用杯炖一点米饭给师傅吃,师傅看着我们俩不忍心吃,这个一团,那个一口,自己却吃着地瓜米粥帮我们把房子盖起来。”至今,我仍不敢想象,一无所有的父母怎么敢着手建房,她们是怎么能周转在当时来说是这么庞大的开支的。1980年,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父母俩一心扑在责任田上,起早贪黑,精心侍弄,家境慢慢开始好转。1986年,不甘心永守农村的父母怀揣几千元余款跑到城关郊区买地建房,开始租地种菜卖菜度日,再次白手起家,把老家的全部产业交给姐姐和姐夫。我曾多次在凛冽寒风中亲眼见到母亲用刀把冰击碎,然后把菜倒入水中清洗,等洗完已两手僵硬,连筷子都抓不稳。从1976年的噩耗开始,母亲仅用10年时间,就亲手建起两座木房。这当中父亲还接连四次与死神握手,都是母亲一次次含泪把他送进医院,细心看护;同时还送堂哥和我上学,直至我们毕业,走上各自工作岗位。如果母亲没有坚韧的毅力和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不可能领着全家挺过来的,更没有我们兄弟姐妹今天的光景。
母亲没有文化,不能给我们讲什么大道理,但是她那与命运搏击的坎坷一生,以及对儿女的倾情关爱,给我们兄弟姐妹上了一节永生难忘的一课,使我们兄弟姐妹懂得,只要挺直脊梁,世上没有跨不过的坎。
母亲是平凡的,母亲的一生也是平凡的一生,与天底下千百万母亲一样。但是,我想,正是这千百万与我母亲一样平凡的母亲挺起我们的民族脊梁,传承着不朽的历史精髓,造就着我们的时代精神。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