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三事变始末

八一三事变始末

顺地杂文2025-04-03 07:44:03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大本营很清楚,尽管日本拥有对中国作战的军事优势和经济实力,但如果不能速战速决,日军将会在长期作战的泥潭中无力自拔。卢沟桥事变后为使国民政府尽快投降,日军决定在中国最富庶、最繁华的地区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大本营很清楚,尽管日本拥有对中国作战的军事优势和经济实力,但如果不能速战速决,日军将会在长期作战的泥潭中无力自拔。卢沟桥事变后为使国民政府尽快投降,日军决定在中国最富庶、最繁华的地区——沪宁杭地区开辟侵华第二战场,矛头直指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于是在1937年7月28日,长江沿岸各地的日侨奉令撤退。战争的阴影越来越重。
但是面对国际社会的压力,日军为了给战争找一个理由故伎重演,把卢沟桥事变搬到了上海。1937年8月9日,驻上海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水兵斋藤,乘军用汽车企图冲入虹桥中国军用机场。守卫机场的中国保安队喝令他们停车,他们不但不加理会,而且还击毙一名保安队士兵。保安队忍无可忍,开枪将日军军官2人击毙。
11日,日军海军陆战队2000人到达上海并在上海附近集结了30多艘军舰,事件发生后,上海市市长俞鸿钧即与日本驻沪领事馆交涉,表示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冈本会会见中国代表俞鸿钧,冈本表示,此次事件由中国挑起,他要求中方撤退保安队并废除一切防御工事,否则日军是不会撤退的。
我认为在这件事上中国政府表现出了两方面的态度:一、中国政府表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态度;二、中国政府并未彻底拒绝日军的要求。从这来看当时的国民政府并不想战端扩大,也期待借助国际力量来调停。
同时,蒋介石为了防止战争爆发急令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将军立即率第五军开赴上海周围地区布防。张治中为了表示坚守上海的决心,在上海发表讲话说:“上海是我祖先惨淡经营之国土,又复为敌军铁蹄所践踏,不得不以英勇自卫之决心,展开神圣庄严之抗战。本军所部全体将士,与暴日不共戴天。”显然在此是国民党内部在对日问题上产生了:武力解决与外交解决两种意见。
但是,正是国民党犹豫的态度是日本看到了战机,8月12日,日本陆海军头目达成出兵进犯上海的协议。当晚,日本内阁召开秘密军事会议,确定增派陆军赴中国参战,同时将要求中国撤军的请求通知中国守备司令杨虎。
1937年8月13日晨,6000余名日军海军陆战队在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指挥下,突然不宣而战,在上海由虬江路口的横滨桥向国民党张治中率领的第九集团军第八十七师和第八十八师阵地扫射。占据八字桥和持志大学,并不顾国际道义以日舰猛烈炮火滥炸上海市区及平民,一时间上海枪声不断,在闸北、虹口,中日军队不断发生冲突。
八一三事变也就此拉开了淞沪会战的序幕,要知道国民党是怎样态度,事件又如何发展,历史究竟与教科书有什么不同?请看下篇文章《正说淞沪会战》。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