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幸福吗
继“你幸福吗?”之后、央视又一次在重阳节前夕为老人们设置了系列问题诸如“年轻的时候最在乎什么?现在呢?”“最遗憾的是什么?”“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最希望子女为您做什么?”等等采访街头巷尾的中国老人。
继“你幸福吗?”之后、央视又一次在重阳节前夕为老人们设置了系列问题诸如“年轻的时候最在乎什么?现在呢?”“最遗憾的是什么?”“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最希望子女为您做什么?”等等采访街头巷尾的中国老人。被访者中有以捡垃圾维生的老人,有截瘫53年的老人,还有卖煎饼给孙子治病的老人等等。那些真实让人心酸的镜头,被访者诚恳朴实的心声总能打动人类共同的情感软肋。
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至少央视敢正视改革三十多年来、在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前景下、挣扎在贫困边缘艰难维持生计的弱势群体命运及真实的生活状态,至少没有在歌功颂德、粉饰幸福。
就如央视在“新闻联播”里因关爱“老年痴呆症话题”而采访几兄弟“寻母启事”一样、让人觉得央视试图在变得“人性”化。而媒体只有真诚真实的站在“人”的角度贴近人性、关爱人性,才会打动人性。当然我们更希望央视能借助“新闻联播”的强大政治效应、能多多关注最需要被关注的弱势群体,
当央视记者拿着话筒采访一名高位截瘫53年的老人时问她“最开心的是什么”?继上次央视采访一位捡塑料瓶听力不大好的老人问他“你幸福吗”之后,我又一次的鼻子发酸,我的情感软肋总是在孩子老人间徘徊,最见不得年幼的孩子过着那颠沛流离悲苦无关爱的生活、和年迈老人那‘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疾病缠身凄凉的晚年生活。
记者再问截瘫53年的老人“最遗憾的事是什么”时被医护人员打断说,“再问就该流泪了”。
这换谁都会流泪,对一个截瘫53年的老人来说也许截瘫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遗憾,一个任何遗憾都替代不了的遗憾。就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可以唤起一个人内心深处最想掩饰的悲伤和遗憾。53年截瘫躺在床上的人生是任何人想象不到的漫长和艰难,但老人却过来了,没人会感同身受着老人及老人身边人对这53年来的真实感受,所以人们才会有勇气以一个提问者的姿态勇敢的问着别人最真切的生命实例。
就像之前那个接受记者采访的因年老听力不好的捡垃圾老人,也许当时风大,把那个“你幸福吗”吹散了,老人始终都没听清这几个字。你能想象,一个每月只有600低保费的老人,一个在年老的岁月里还捡着垃圾维生的老人会感觉幸福吗。
也许每个人对幸福的感受不一样,诠释也不一样,达官贵人,贩夫走卒,三教九流都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出发点、然后努力的达成自己的人生坐标为幸福坐标。幸福是实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而不是空泛的理想,它以物质为依托、以精神为支柱,是由对现实的满意后传达给精神的一种实在感觉。
而今的中国人,有多少人是发自内心从精神上真正的感到幸福,更多的也许只是满足一时的快餐式浮躁的愉悦快乐、而不是细水长流充实厚重的幸福感。每个人对生命的概述不同,人生的轨迹不同、那么对幸福的诠释也是大相径庭。也许越是位高权重名利双收多金的人对幸福感的追求越是“华丽丽”的。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面对记者“你幸福吗”时,坦言“我不知道”。
那些在不能承受之高的房价前买不起房,在高昂的医疗费前治不起病苟延残喘艰难活着的国人、肯定觉得幸福只是个奢侈的“名词”,根本无关生活。在压力重重,生之不易活之艰难生活成本如此之高的现在中国,想要真正幸福起来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要付出很高成本也不一定能成的事。
也有些人会说心态决定幸福,为什么朝鲜一个在世人眼里如此贫穷落后的国家,人民的幸福感却会比我们高。是啊,一个在封闭式社会里穷富的如此平均的国度,一个满眼看到的都是粮食欠缺的国度,一个时刻关心的都是今天能吃饱肚子的国度,对这样的国度能吃饱穿暖就是幸福,幸福取决于环境对生活的影响、生活又影响着人们感悟幸福的程度,
我们的普通大众只要能真正的安居乐业、有公平安全的生活环境、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是幸福。但真正的“幸福感”离我们总是那么可想而不可及,当卖煎饼的老人对着镜头说着“希望全部破灭”时,没人会无动于衷,一个在晚年依然奔波在街头操劳的老人全部希望都破灭后的凄凉,人生没有重来的可能,人生的悲凉莫过于此。
“年轻的时候最在乎什么?现在呢?”“最遗憾的是什么?”“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最希望子女为您做什么?”
我们都会有老去的一天,也许很多年后,我们也会以相同的问题问自己,到那时,我们会觉得现在我们在乎的事物还会那么重要吗?也许遗憾多过快乐,这并不是仅仅因为年轻的我们有那么多的不满足,有那么多的现实压力要去“扛”……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