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人心与文人命
记得在大一时的一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讨论课上,我曾经在很多同学面前发表过对文人的看法。中间也说到了像我们学新闻的,充其量以后只能做个“闻人(新闻人)”,而不能做“文人”。那时候,凭借自己在高中时候念过的
记得在大一时的一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讨论课上,我曾经在很多同学面前发表过对文人的看法。中间也说到了像我们学新闻的,充其量以后只能做个“闻人(新闻人)”,而不能做“文人”。那时候,凭借自己在高中时候念过的几本小说,朗读过的几篇诗歌发表议论,当中对文学的理解很是肤浅,对文人的理解就更是简单了。
可是就从那时候起,真正能在我心中停留的文人,是中国古代的一些大文学家,像李白、杜甫、苏轼等,其次的就是鲁迅。这四位,我认为是中国最伟大的文人。
文人都是很清高的,可能就是文人的那种对什么都看不惯的架势所以才会对社会产生很多的牢骚,也就成就了那么多优秀的文字。文人对社会宇宙的奥秘、对人生终极真理的存在有着无限的渴求,因此他们不断地产生疑问,也不断地寻找解决的方法——他们孜孜不倦地读万卷书,不知疲惫地走万里路,他们不停地在追求。
文人不是没有累的时候的,当他们梦想破碎,发现自己的行为方式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时候,他们会选择隐居。当然,隐居只是他们作为一个典型文人生活的另一种方式而已。
成为一个文人,最重要的一点当然就是“文”了。也只有读过很多的书,下过很多苦功的人才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清高的个性加上美妙的文字,一个文人也就出现了。
大学毕业之后,应验了当年自己的话,我没做成文人。清高的我,有做文人的心,但是由于没有下苦功,没有美妙的文字,所以成不了文人。
其实做文人是很累的,他们的生活存在着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他们颠簸流离,他们坎坷不堪,最重要的是他们不被理解,不受重视。当我念过更多的文学史,看过更多的文学作品之后,我越来越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文人。简单来说,文人是固穷的,但是我不希望自己生活拮据。
生活中遇见过很多的人,跟我一样有着颗文人的心。我们清高地生活,什么也看不惯,对人生终极真理的存在产生过永无止境的追求——我们都痛苦地生活着。然而,他们很多人也跟我一样,不希望自己成为文人。文人的生活,风花雪月,在这个商业化的社会中,谁拥有物质的话语权谁就拥有风花雪月的权利,而普通人,根本就没有文人的命;而那些拥有物质的人,当然也成不了文人,因为他们追求的是物质而不是精神的终极价值。文人也就在现代社会消失了。
成不了文人的我,也像很多人一样,靠着文字来混饭吃。文字也就成为了救命稻草。文人的那颗心不断地鞭笞着我们,但是生活的压力同样剥夺了我们成为文人的命。文人心与文人命没能交织,两者成为了永恒的平行线。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浅议应聘和面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