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开时节念梅关

梅开时节念梅关

戍旗散文2025-07-02 16:34:15
当下,正是赏梅的好时节!如果有人问我,在岭南,哪里是赏梅的绝佳处?我会不加思索地告诉他:梅关!梅关,顾名思义,即有梅之关。它位于广东南雄市与江西大余县交界的梅岭。千百年来,它扼险居要,镇守在两峰夹峙的
当下,正是赏梅的好时节!如果有人问我,在岭南,哪里是赏梅的绝佳处?我会不加思索地告诉他:梅关!

梅关,顾名思义,即有梅之关。它位于广东南雄市与江西大余县交界的梅岭。千百年来,它扼险居要,镇守在两峰夹峙的隘口之间。北望赣南,南击粤北。青石古道穿关而过,横跨南北。古道两旁,梅树横斜,曲虬遒劲,绵延南北数十里。古驿、梅亭、寺庙依山而建,间或点缀于古道旁,是一处赏梅、寻幽,思古的好地方。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达官显宦都曾邂逅过梅关,并留下了许多咏梅的好诗篇!南朝陆凯,路过梅关时,适逢寒梅盛开,即兴赋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是描绘梅岭最早的一首咏梅诗。北宋时,苏轼贬官海南,路过大庚,欣见岭上红梅怒放,触景生情,吟咏《庚岭红梅》诗一首:“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红雨熟黄梅。”据统计,仅《大庚县志艺文》中,就收辑张九龄、宋之问、刘长卿、苏轼、文天祥、汤显祖、袁枚等历代名人的传世佳作二百余首,构成了梅关古驿道清香不绝的梅文化。

文因景而生,景因文而雅、而名。如今,特别近些年,随着旅游文化活动的勃兴,每至寒梅开放时节,前来赏梅品梅,探古寻幽的各方游客可谓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老实说,这种大队人马的赏梅方式对于一个真正喜爱品梅的人而言,是不太合适的。我曾有过这样的一次体验,真可谓是花如海人如潮。这种赏梅形式的最大不足,就是大大冲淡了爱梅者对赏梅品梅的氛围,减损了对梅的深切感悟。当然也有个好处,就是人多气旺,容易受到感染,助长游兴,同时还可以欣赏到许多人文风景:你看那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那情意绵绵的对对情侣,或衣着斑斓,或衣着素雅,或肩披红巾,或头戴红帽,不疾不缓,漫步在这梅树相夹,梅花争艳,梅韵飘香的青石古道上。他们时而笑声朗朗,时而对梅驻足凝望,时而择一树红梅或雪梅,时而择一梅亭或雁阁,轻轻一昂首,稍稍一扬眉,浅浅一含笑;或个人单独,或男女成双,或男女群体;手持相机的同伴频点快门,随着声声“咔嚓”,一张张与梅树与梅亭与雁阁相伴的倩影,便成了永恒的青春记忆!我注意到,特别是在轻点快门的那一刹那,那张张青春的笑脸,那顶顶鲜红的绒帽,那条条被寒风舞动的红巾,在树树凌寒怒放的红梅白梅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地鲜活,格外地动人!此时,仿佛自己也年轻了,又回到了青春四溢的年轮!面对这情景,那首耳熟能详的“红梅赞”也好似在我耳边回荡: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

赏梅,特别是在这富有人文底蕴的梅关古道赏梅,我觉得还是不以人太多为好,一般以三五志趣相投者为宜,单独太过孤单,没人切磋、交流赏梅品梅感悟,分享寻梅探幽的情趣;人太多,又觉得太过嘈杂,影响赏梅品梅的那份清淡闲适的心境。此外还要有个适合赏梅的好天气、好时机;或薄雾,或细雨,当然最好是雪后。赏梅最佳时机应在梅花欲开未开,或三、四成已开,其余尚在含苞待放之时,此时的梅花最含蓄、最诗意、最精神!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方觉得赏梅特有品位和情趣!我曾多次在梅开时节造访过梅关,可大多数不如我意,不是早了,就是晚了,或者没选择好适合赏梅的好天气。记忆中只有一次赏梅是令我感觉极富诗意的。

那是在一个淡云薄雾的早晨,天边还依稀挂着一弯残月,我与几位好友身披风衣,迎着寒风,从梅关的南坡沿着宽阔的青石古道缓缓攀行。抬头送目,由近而远,古道两傍的树树瘦梅,横斜盘曲,嶙峋苍劲;朵朵梅花含笑,点点梅蕊含情,红白相间,在寒风中摇曳生姿,格外醒目,格外精神;循着古道,依着山势,昂首极目,远处的梅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扑朔迷离,仿佛古道的远处、高处就是梦幻,就是仙境!徜徉在这一路梅香的古道里,犹似在穿行一条通往古今的时空隧道。俯首凝视那光驳的青石路,宛如觅见了古人的足印,驿马的蹄痕。远处的梅亭、驿站也似乎隐隐飘来了张九龄、宋之问、陆凯、苏东坡、袁枚等古代先贤衔杯驻马,赋梅咏梅的雅吟!也仿佛听到了共和国元帅陈毅豪颂《梅岭三章》时,那沉雄荡气的笑声!漫步在这悠悠的青石古道上,我的思绪被这深蕴古人翰墨的梅香梅韵所熏染,一袭诗情涌上心来,于是我向随行的朋友即兴赋诗一首,以释情怀:“汉唐凿道越梅关,似见当年马印残。千树遒枝斜涧水,一勾晓月冷佛庵。银花漫舞羞飞雪,红蕊含情赛醉仙。梅岭三章犹贯耳,腥风血雨战旗妍”。朋友随即附和,好诗!好诗!看来今天真是个赏梅的好日子,要不然,老兄怎能有如此雅兴,且诗兴大发呢?!

一帮梅友时而驻足摄影,时而望梅评点,时而吟诗作对。真可谓散淡无比,雅趣横生!不觉间,我们攀上了古道的至高处—梅关!注目梅关:砖石结构,拱形门洞,苍凉!古朴!厚重!穿关而过,便是关口的北坡,属江西大余所辖。由于时间所限,我们没有再沿古道下行,只得在关口山边驻足俯望,茫茫花海尽现眼前:数百亩梅树直抵山脚,梅海花光,薄雾纱揉,亦真亦幻,醉眼迷瞳!这就是梅关,这就梅韵飘香的古道亭轩!

古人认为,雪后赏梅当属赏梅的最高境界!遗憾的是,我至今还没有在雪后放晴的日子踏访过梅关,一直充满着期待!眼下正值寒冬,如果天公作美,给梅关来一次银装素裹,想必那种踏雪寻梅的感觉,野鹤栖梅的情景该是何等的诗意,何等的醉人啊!我殷殷地在梦中期待……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