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与杨丽娟

张艺谋与杨丽娟

苏二杂文2025-04-14 15:25:21
在了解了杨丽娟的事情,特别是看了杨父的遗书后,我首先想到的还真就是张艺谋,直接原因大概就是那部《我的父亲母亲》。因为在那部影片中,张艺谋精心塑造了一个漂亮的杨丽娟。在影片中,由章子怡扮演的女主角是一个
在了解了杨丽娟的事情,特别是看了杨父的遗书后,我首先想到的还真就是张艺谋,直接原因大概就是那部《我的父亲母亲》。因为在那部影片中,张艺谋精心塑造了一个漂亮的杨丽娟。

在影片中,由章子怡扮演的女主角是一个近乎文盲的乡下姑娘,她唯一的资本除了能干农活和织布外大概就是漂亮。在剧中,这位漂亮的农村姑娘看上了到他们村子里教书的教师。
从影片的背景来看,故事应该是发生在五十年代。在当时的那种遍地文盲情况下,一个正规师范学校毕业青年的地位是可想而知的。而且影片中也说了,该青年家在城里,所以,他到偏远农村教书和现在大学生下乡锻炼没什么区别,基本上就是干一段时间便抬屁股走人。
我们先不说这位青年在城里有没有相好,但我们也很难想象以他作为一个知识青年的审美标准和眼光,会对一个文盲乡下姑娘迷恋到动真格的地步。当然,由于这位姑娘的一再积极示爱,而且是大胆到不顾一切,他受到感动或者是虚荣心满足也在所难免,所以他在离开之前送了她一个在当时来说是很时髦的红发卡,当然也说过我还会回来之类的话。
这位农村姑娘从一开始就对这位男教师迷恋的难以自拔,在梦里梦见更是再正常也没有的事,况且现在又收到了她的红发卡,从此原先的热情便成倍的高涨并公开的进行“追星”。先是每天不停的到村口守侯,并将和这位男青年有关的一切东西,包括一只破碗精心保存,之后又毅然决定不顾一切的前往寻找。当时正值风雪严寒,她的追星行动最终以冻倒在雪地中告一段落,我们完全可以设想,等她缓过来后,绝对会再次踏上漫漫追星之路。
在正常情况下,那位回城后的知识青年会重新恢复他以往的生活,而且也会顺理成章的找一位城里的,至少是和他文化修养接近的姑娘恋爱和组成家庭。他或许会想到自己在学校毕业之后,到乡下锻炼期间曾经受一位乡下姑娘的极度青睐,但这基本上只是他人生的一个插曲而已。对此谁也不能指责,而就是影片的编导们对此显然也十分清楚,所以他们干脆将这位青年推到在政治运动中受打击和迫害的行列之中,让他失魂落魄、身心交瘁的回到自己最初锻炼的乡村小学,一方面是寒不择衣、贫不择妻,一方面是在众人的舆论力量下投向了自己追星族的怀抱。

我当时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就感到十分别扭,因为我在这部影片中丝毫也没看到这两毫无共同点的人真实的情感交流,而唯一有说服力的大概就只有女方的漂亮了。的确,面对一个具有如此精致五官和舞蹈演员身材的漂亮的女性不顾一切的向你奉献上她的一切,任何一个男性的虚荣心显然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与陶醉,除了十分受用外,大概谁也不再会说别的了,因为那实在有得了便宜卖乖的嫌疑。
可问题是如果女方不漂亮呢?那她所做的这一切还有价值吗?她这所谓的爱情还会令人大加歌颂吗?人们还会对这个故事的可信性认可吗?这显然是一个绝对令人难堪的问题,也绝对是一个让所有拍摄此类影片导演难以回答,或者说也根本不可能回答的问题。
难道张艺谋不明白这点吗?我想当然明白。但他为什么要如此投入的拍摄这样一部毫无真实基础可言的影片,或者说要歌颂这样一段毫无真实基础可言的所谓“爱情”呢?其原因大概还要从我们的文化中去寻找。

我们知道,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集体文化,在这种文化中,所有对集体有利的行为都会得到极大的称赞和歌颂。比如最典型的“忠、义、仁、爱”等就是一种纯粹的集体意义上的美德。
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农村女孩,现实生活中杨丽娟的行为从个体的角度上说是一种偏执的,近乎病态的行为,但从集体的角度上讲却是一种绝对的“忠”,尤其是在家国天下的传统社会中,这简直就可以称的上是“忠贞”、“忠烈”、“忠诚”、“从一而终”等很值得表彰的行为。
的确,在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农村女孩的行为是对家庭无限忠贞的表现,因为她不是水性扬花,而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捍卫家庭。同样,杨丽娟从一开始就把刘德华当成是自己的家人,他所做的一切不但不是盲目追星,相反却是作为“妹妹”、“恋人”、“未婚妻”对自己哥哥、恋人、未婚夫无限“忠诚”的表现,不但无可指责,相反还应该大肆表彰。
这种集体和大家庭式的思维就是现在也是大有市场,否则我们很难理解一个国际知名的大导演竟然会对一位走火入魔的农村少女大肆歌颂,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教师竟然会在遗书中对自己女儿的行为大加赞赏,一群见多识广的记者编导会集体为杨丽娟喊冤鸣不平。就是现在,想让所有人在一夜之间统一在一种思想,一面旗帜、一个大家庭中的人也比比皆是。
我完全相信,如果此事出在某个封建朝代之中,那不论是《我的父亲母亲》中的农村女孩,还是现实生活中的杨丽娟,都会得到官方的大力褒奖,而且搞不好朝廷深感其诚,还会降旨令刘德华速娶杨丽娟为妻,以表彰其十三年守身如玉,忠贞不二。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张艺谋对这种美德的赞美只局限于电影中,而且有章子怡的美貌作烟雾弹,而杨丽娟一家却是以生命的代价对此进行了身体力行的弘扬。

和很多人所说的茫目不同的是,杨父在支持女儿大肆追星之前也对自己行动的理论依据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我记得在杨父曾这样写过我女儿是把刘德华当成自己的哥哥,我们也不过是希望你刘德华象哥哥一样给她提供关怀,帮助之类的话。
由此可见,在杨父的脑子里,国家再大,也是一个大家庭。因此,这个大家庭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有义务为其他家庭成员提供帮助,关怀,这完全是天经地义的。而我女儿既然把你当成大哥并为你付出巨大代价,那你也就有义务为他提供帮助,甚至进行回报。
所以,杨父从一开始思想就是明确的,在他的意识中世上所有的法则都必须服从于最大的集体法则——家庭伦理法则。世上一切游戏都必须遵守家庭中的游戏规则。所以,在他看来,他的女儿既然已经按规矩办事,对你源源不断的表了十三年的“忠”,那按照老祖宗的规矩,不管你情愿不情愿,处于对“忠”的响应,你都必须对其进行抚慰、关怀、帮助。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对刘德华能够见到自己的女儿,而且还会对其行为大加赞赏并以某种方式给予奖励可以说是深信不疑。在他心目中,自己女儿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