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江月与万里天
由于从2003年起给自己制定了一年练习一本字帖的目标,而老早就打算明年练习柳公权的早期作品《金刚经》,于是找来仔细读贴预习。对于艺术的概念,现在的人大都有些断章取义,致使艺术的本质有些面目全非。如我们
由于从2003年起给自己制定了一年练习一本字帖的目标,而老早就打算明年练习柳公权的早期作品《金刚经》,于是找来仔细读贴预习。对于艺术的概念,现在的人大都有些断章取义,致使艺术的本质有些面目全非。如我们看到一只商代祭祀用的青铜鼎,主要精力大都放在它那古老、精美甚至有些神秘的文饰上,认为这就是艺术,而少有人通过这只青铜鼎去追寻那祭祀的场面和内涵,这就使艺术的概念偏于表面化、片面化。因为这种原因,我在读帖的同时,认真体会玩味柳公权书写《金刚经》时的场景与历史背景以及其心境,并设法找来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著述《金刚经说什么》,读了几章后收获颇多,感慨万千。南怀瑾著述《金刚经说什么》其中一段,引用了一句很有名的唐诗,“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传说有些禅师就是因为这句唐诗的意境顿悟得道成佛。仔细体味确实很有意境,以我愚见,水是什么?水是人的思维,是人的智慧。月是什么?是佛,是大道。一方面那天上之月是说佛与道的博大仁爱,像太阳一样普照寰宇,恩泽万物;另一方面水中月是说幻象,此月是月也非月,“道,可道,非常道”,就象我们读《红楼梦》,在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林黛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这一千个林黛玉也不一定就是曹雪芹心中的林黛玉。也如国学大师文怀沙所言:“法非法非非法舍非非法”。云是什么?云是世俗,是幻象,是各种欲望,无云是放下烦恼,不为浮云遮望眼,只有了无牵挂才能钟灵神秀。天是什么?是那个不生不灭的自我,那个佛说的西方极乐世界。说实话我不太主张去追求什么超凡脱俗,也不太相信什么神灵鬼怪,只希望我们大家都能以平常的心,仁爱的心对待我们身边的一切,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去追求卓越,锻造自己的承载与心胸,在忙忙碌碌的同时要有点超脱,随遇而安,找回原来的自我才是最重要的,毕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一生只不过几十年而已。
只要仔细揣摩、领会这句唐诗的意境,就会有不断深入的感觉。从“千江有水千江月”中可以读出一个“清”字来,清爽、清明,然则一切都是幻相,水中月,有、空,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亦实亦虚,虽让人抓摸不到,却又真实存在。让人思悟不住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执著的妙理,一切皆是虚无,放下便了。“万里无云万里天”让人觉出一个“净”字来,要广漠博大,乃至永恒,就要除却一个“求”字,“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有求皆苦,无欲则刚”,人间的烦恼全在一个“欲”字上,“无欲则刚”,这个“欲”,就是人人都具有的贪(贪恋)、瞋(情绪化)、痴(痴心迷恋)、慢(自我情结)、疑(疑神疑鬼、患得患失),天上不一定是真没有云,而是我心无有一片云彩,而那没有一片云彩的我才是那个真正的自我。人人皆是佛,使自己的天空没有了云彩,乃至没有了自我,那就达到了佛的境界,也就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本源。
一部《金刚经》象是在不停的绕弯子,是,不是,是也不是,不是也是,能把人整晕。但其重点是善护念,护什么念?无所住,不生法相。无所住,如水中之月,月来则照,月去则无;如镜中花,花现即应,花无即空;绝无留恋之意。回头看过来的几十年,弹指间,如梦如幻,有多少停留在心间?那还有什么理由贪恋、痴迷,让无尽的烦恼折磨自己,人生是一场游戏而已,象住一次旅馆,快快乐乐的来,高高兴兴的去。由此达到水中的月,就是天上的月,也是我心中的月,然而闭目一思,月非月,心非心,一切皆似是而非。湛蓝的天空没有一片云彩,寂然不动,如如一体,不住于有,不落于空,超越时空,放下自我,此时我心即佛,佛即我心。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碰不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