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的“红手印”是最好的口碑
近些天,我被一个叫沈浩的基层干部的故事深深感动着,也被小岗村村民的朴质情怀深深感染着。最难忘记的是,村民三次按“红手印”挽留这位大省城来到小山村任职的干部,强烈要求他继续扎根农村,带领群众致富。老百姓
近些天,我被一个叫沈浩的基层干部的故事深深感动着,也被小岗村村民的朴质情怀深深感染着。最难忘记的是,村民三次按“红手印”挽留这位大省城来到小山村任职的干部,强烈要求他继续扎根农村,带领群众致富。老百姓按“红手印”,我们见得多的是他们蒙受某种委屈,要求组织给予帮助,比如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几个人或者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签名按“红手印”上访等。小岗村有按“红手印”的历史,每一次都在全国引起轰动。30多年前,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的“红手印”,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而今天,因为对一个人的爱,6年来,小岗村人又先后按下了三次“红手印”,这故事同样感人,同样精彩,同样传遍大江南北。2004年2月9日,在省财政厅工作的沈浩作为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了小岗村。一干就是3年,当沈浩按照组织程序准备回去时,2006年年底,一纸摁着98个小岗村村民“红手印”的请愿书递到了省城,请求让沈浩在小岗再干3年;2009年秋,小岗村人又摁下了186个“红手印”,再次挽留沈浩;沈浩猝然离世后,小岗村人一夜之间第三次摁下“红手印”,请回了沈浩的骨灰。
村民的“红手印”是给沈浩最好的口碑。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口碑靠权威压不来,靠组织封不来,靠吹捧树不来,要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起来。沈浩为什么赢得农民群众的口碑?在于他心系群众、关心百姓疾苦,身先士卒、处处为发展操劳。为追求农民群众珍贵的好口碑,沈浩用一个多月把全村108户跑了两遍,摸清了小岗的家;修路的日子里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浆;穿上5块钱的老棉鞋,抽2块钱一包的香烟,手上长了老茧,整个人黑了,瘦了……沈浩用两千多个日日夜夜,用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坐农民群众的炕头,走进农民群众的心里,实实在在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赢得农民群众的好口碑。
村民的“红手印”是对沈浩最大的褒奖。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老百姓为什么要按“红手印”挽留?是因为他把小岗村当成自己的家,把村民当成家人。沈浩在任6年间,小岗村发生了许多变化,包括土地流转,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发展,修路通水,修建学校、医院和敬老院,让112户群众住进规划齐整的楼房新居……2008年,小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000多元。沈浩同志逝世后,胡锦涛总书记和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学习和宣传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李源潮专程看望了沈浩同志的妻子和女儿,转达胡锦涛总书记对沈浩同志的沉痛悼念和对亲属的亲切慰问。村民代表们纷纷诉说沈浩同志怎样真心诚意为他们服务,怎样艰苦奋斗改变小岗村面貌,怎样无私奉献带领大家致富的感人事迹。讲到动人处,许多村民声泪俱下:“我们离不开沈浩书记”,“小岗村不能没有沈书记”。一位基层干部的逝去受到多位中央领导关注和老百姓的称赞,他无声地告诉我们,走进群众才能得到群众拥护,深入群众多深群众就会爱戴多深;他默默地告诉我们,群众拥护是对共产党人最大的褒奖,这种褒奖无法用金钱度量,只能用一颗颗热乎乎的民心来称。
村民的“红手印”是对沈浩最好的怀念。百姓的心是一杆秤,能称出一个干部的分量;百姓的心也是一枚温度计,能测出一个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情怀。沈浩在小岗村挂职工作6年,做了多少在一些人眼里属于“鸡毛蒜皮”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没人记得清了,能讲出来的只是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老奶奶的拐杖坏了,他不声不响从外地带来送过去;智障村民天寒衣单,他二话不说脱下大衣为他披上;村里的五保户生病住院,他自己掏钱将其送到医院;村民住房出现危险,他连夜冒雨动员搬迁……沈浩虽然离开我们了,但是他的精神永远地留下来了!他留下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留下了对小岗村、对农民群众的无限关爱,留下了对女儿、对妻子、对老娘无限的爱和愧疚,留下了贴心人、好干部、老实人、优秀儿子等一串串好口碑,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年华是封无效的信笺
下一篇:青春的悲剧,是将灿烂撕毁给众人看
相关文章